我们常说上世纪是工程师文化,强调机器的强大功能,外观并不重要。而在如今的消费时代,外观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和喜好。
消费品时代的用户行为是怎么样呢?在工程师主导的时代,你使用Office或者Photoshop 都要上培训班,但在消费品时代大家在使用一款软件和工具的时候,再也不像过去开车的时候,要知道怎么样打开引擎盖、怎么样调试,怎么修。现在开车只需要知道油门和刹车在那里,坏了以后就打电话。现在购买笔记本手机都是这样的情况。很多人买苹果不是为了安装App,而是因为长得漂亮。
设计工作的本质是什么?工作的本质不是管了多少人,不是组建了什么样的团队,不是向谁汇报,不是协调资源,设计本质的还是要把设计的思想传递下去,把对产品的理解融入贯穿到产品中,并且把产品到全世界。如果做不到这点,就忘记了工作的本质。
今天到处是红海的竞争,蓝海很难找。在手机时代,app时代,成熟竞争的时代,竞争无比白热化。通过一个点来寻求蓝海的机会几乎不存在了,必须通过立体化的方式寻求自己的竞争优势。
为大众设计还是为小众设计,为大众做产品还是为小众产品争论了很多年。其实,所有产品都是从小众开始传播。小米是为发烧友而生,发烧友非常少,但瞄准小众人群后,其实小众用户可以贯穿整个需求,具有非常垂直的贯穿力。所以,一开始我们猎豹只需要一部分喜欢炫酷喜欢张扬有感觉的用户就可以了。一方面,用户是金字塔结构,找到核心少部分用户群,他们往往是产品的有力传播者。另一方面传播效应是倒金字塔结构,专家和艺术气息的人对社会影响力比大众好的多。
大家都在讲简洁为美,简洁为美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总是变形。我是在国内最早使用苹果手机的人,发现只有一个按键,当时还在纳闷,为什么手机没有拨号键和挂断键呢。后来发现两岁多小孩都可以拿来看动画片,如果再多出几个键,小孩一定不会用。g1当时有4个键,每次都搞的我特别崩溃,不知道该怎么用,
这就引出一个问题,有时候我们总是希望用户接触更多的功能,但是其实你按键多了以后就让用户迷失在界面里。浏览器常规十大功能我们猎豹都没有做,真正做到简洁。
简洁还要在很多场景考虑更多因素。去掉很多界面以后,浏览器就要在某种使用场景中智能起来,而不是手工触发。比如用户上淘宝,我们就有敢赔的提示。
简洁和炫酷没有冲突。简洁并不意味着暗淡的色彩,win8系统很简洁,色彩很鲜艳,具有很强的视觉识别。简洁为美的核心还有一点就是设计为功能服务,能够突出内容,能够为用户服务,在一些功能方面,可能会用一些丑陋的样式,就像维纳斯的一样,虽然看上去很漂亮,但是多余的话,也要砍掉。设计每一项都得为产品功能服务。